日前,國家能源集團寧夏電力公司200萬千瓦光伏項目在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是我國首批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建設的1億千瓦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之一,預計投運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9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62萬噸。
這是10月中旬以來,繼青海、內蒙古、甘肅三省區后,又一省區宣布啟動大型光伏基地項目建設。在政策支持下,我國大型光伏基地項目正有序推進,業內人士認為,光伏產業將隨之步入“大基地時代”。
大項目開發大步提速
10月24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優先推動風能、太陽能就地就近開發利用。
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撰文指出,要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重點工作,就要有力有序調整能源結構,加快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鼓勵就地就近開發利用。
“早在3月份公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就曾提出,推進現代能源體系建設工程,推進大型清潔能源基地的建設工作。預計未來10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規模或超10億千瓦,這需要大型光伏基地的有效支撐。從目前的實施情況看,近期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進程明顯在加快。”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員時璟麗強調了大型光伏基地對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意義。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譯陽也表示:“首批裝機容量約1億千瓦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已于近期有序開工。相信未來政策會持續向好,光伏產業將迎來最好的歷史發展時期。”
綜合效益顯著
據時璟麗介紹,最近一個月,就有多個省份公布了超2000萬千瓦的大型光伏基地招標情況。按照計劃,已開工項目將于2023年前并網投運,成為未來兩年光伏新增裝機規模的主要貢獻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開展建設的大型光伏基地項目多選址于沙漠、戈壁、荒漠地區。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部太陽能處處長王昊軼說,這是由于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具有光照強、風力大、降水少、蒸發量大等特點,是太陽能資源富集地區。要開發基地化、規模化的大型地面光伏電站,此類地區是首選。
以青海為例,有測算顯示,該地區新能源發展優勢明顯,可用于建設光伏電站和風電場的荒漠化土地規模在10萬平方公里以上,理論上光伏發電可開發量達35億千瓦,風電可開發量約7555萬千瓦。
此外,和傳統地面光伏電站不同的是,部分項目還兼具生態功能。比如剛開工的寧夏200萬千瓦光伏項目,將利用煤炭備采區、采空區、沉陷區及荒山荒坡土地資源。項目建成后,將提高該地區的土地保水率和植被生長率,助力生態環境改善與荒漠化土地治理。
外送問題受關注
上海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新能源部綜合發電室殷仁豪提醒,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讓新能源擁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但也要認識到,要發展大型光伏基地,還要做好特高壓外送通道建設、提高土地利用率、多元化發展等方面的工作。
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所所長李瓊慧說,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將新建14個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其中包括9個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項目和5個大型海上風電基地項目。其中存量項目很少,八成以上為新增項目,要讓這些項目切實發揮作用,就要考慮外送能力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外送項目也成為大型光伏基地項目的規劃重點。位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中,就包括7個青豫直流工程二期外送項目。寧夏200萬千瓦光伏項目也將配套建設1座20萬千瓦/40萬千瓦時的儲能電站,并通過靈紹±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外送至浙江。這些配套工程將為大型光伏基地的并網投運保駕護航,有效提高外送通道的綠電占比,提升清潔能源利用率。
也有業內人士建議,若大型光伏基地選址地已具備跨省區送電能力,還可以通過資源優化配置,充分利用剩余輸電線路空間,以提高通道利用率,降低平均輸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