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浙江杭州市余杭區供電公司員工對喬司宜家廣場電動汽車充電站的設備進行調試。
浙江安吉,經歷了幾次發展變革:從一貧如洗,到犧牲環境發展經濟,再到如今遠近聞名的 “生態+電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這樣的變革一道,用能也實現了華麗蛻變:從用上電到用好電,人們的用能實現了省心省錢又綠色。
從安吉看浙江,這背后,也是能源消費革命在悄然進行。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推進清潔替代、電能替代,加快建立以電為中心的能源體系,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提升社會能源利用效率……循著這樣的能源發展思路,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正在行動中。
多管齊下促全社會綜合能效提升
“社會綜合能效提升包括發電側、輸電側、用電側等方面。”浙江電力營銷部工作人員李磊表示,用電側,即客戶側,則是基于用戶能效提升,未來潛力巨大。在做足輸電側能效提升功課,做好清潔能源供給側服務之外,聚焦客戶側能效提升上,浙江電力已做了不少探索與實踐。
在嘉興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彭衛東展示了負責嘉興南湖區融通商務中心大樓的遠程監測系統,“通過建筑能源管理系統,我們可遠程對5公里外的大樓內照明、電梯、空調、供熱、給排水等能源使用狀況實行集中監視、管理和分散控制,從而實現降低能耗、節省費用的綠色目標。”
通過節能改造、能耗監測等措施,這座智能樓宇每年可節約電量177.90萬千瓦時,節省標煤556.83噸,減排二氧化碳1423.20噸。該智能樓宇帶來的綠色效益,正是浙江電力深入實施綜合能效服務的有效實踐成果。
浙江電力還通過能源數據增值服務、能源托管、碳交易及綠電交易等手段,為高耗能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節能降耗措施和綜合能源服務,推動客戶側各類能源設施與電網廣泛互聯和深度感知,提升能源利用水平。
需求響應策略也是顯著提升客戶側綜合能效利用水平的方式之一。在去年國慶長假期間,浙江首次實施填谷需求響應,鼓勵用戶在電力低谷時段提高用電水平,保障了低谷時段電網安全穩定運行,促進光伏等清潔能源消納,降低機組發電煤耗和發電排污,助力節能降耗。
終端能源電氣化加速進行
推動終端能源消費再電氣化,是電網企業推動能源消費革命的重要途徑。隨著再電氣化步伐的加速,綠色化生活在浙江成了新風尚。
在位于杭州臨安的“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第一村”——白牛村,炒制山核桃并進行網絡銷售是村里的特色產業。以往炒制山核桃時,所有環節都是人工操作的,光是水煮這一環節,就需要在大鐵鍋里煮上整整一個晚上,才能去除山核桃的澀味,不僅柴火要燒掉一擔,還得一直有人盯著。如今,傳統的大鐵鍋換成了電蒸汽壓力設備,5、6個小時就能達到以往水煮十幾個小時的效果,且廢水也少了,提高效率的同時還多了一分綠色環保。
綠色校園也紛紛涌現。浙江電力通過推廣電氣化廚炊、電供熱水及能效提升等電氣化解決方案,以及熱泵、蓄熱電鍋爐、電采暖等技術,為校園提供能效分析報告及優化用電建議書,目前全省大專院校、中小學、幼兒園清潔高效綠色校園覆蓋率已達60%以上。
浙江電力還在鄉村及農業生產、工業領域、綠色校園、全電景區、港口岸電、商業餐飲、居民再電氣化等各重點領域進行了電能替代深度拓展,今年一季度累計完成電能替代項目3972項,替代電量24.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6%。
今年,順應能源消費革命趨勢,浙江電力還將不斷深化全領域電能替代,打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消費新生態。
構建智慧用能互聯網生態圈
“嘀嘀嘀!”5月26日上午,正在家里干活的湖州安吉縣魯家村村民朱偉平的手機響了起來。原來是管理電氣化大棚的智慧用能App發來的預警訊息,上面顯示1號棚的濕度偏高、溫度偏低。他來到大棚,迅速打開電動增溫和電動通風設備,幾分鐘后,大棚數據恢復正常。
“掌握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對農作物生長非常重要。現在只要用手機就能調節各項數據,非常便捷,太感謝供電公司的這款App了。”朱偉平說道。他口中的智慧用能App是全國首個面向鄉村的智慧用能平臺,串聯起安吉鄉村的農業生產、產業發展和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些智慧用能場景的廣泛應用,是浙江電力通過“大云物移智鏈”新技術優化用能水平的一個濃縮側面。
除了這樣的個人應用場景,浙江電力還在園區級發力,探索讓更大規模的智慧能源綜合管理成為可能。
湖州南太湖綠色制造園區正在打造中。據測算,該園區項目全部建成后,通過可再生能源開發、大客戶直供及供能質價聯動試點,將實現園區平均用電成本下降,促進南太湖產業聚集區長興分區能耗大幅下降,煤炭能源消費占比下降到50%以下,清潔能源占比提高到50%以上,實現區域內協同管理和智慧供應。
今年,浙江電力還將繼續加快“大云物移智鏈”等先進技術與電網深度融合,拓展行業內外部能源數據價值利用,為浙江能效提升業務提供更多元的可能,助力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